制药纯化水设备的深度净化原理主要涉及到多个物理和化学过程,旨在去除水中的杂质、微生物、溶解盐类以及潜在的有害物质,以确保水质符合制药行业的严格标准。以下是对这些原理的详细解析:
一、预处理阶段
过滤
原理:通过石英砂滤料、活性炭等过滤材料,利用其表面吸附和机械拦截作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大颗粒杂质以及部分有机物和余氯等。
作用:降低水的浊度,保护后续处理设备,防止其受到大颗粒物质的堵塞和污染,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软化
原理: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水中的钙、镁等硬度离子与树脂上的钠离子进行交换,使硬水变为软水。
作用:减少水中的硬度离子,防止在后续的反渗透膜处理过程中产生水垢,影响膜的通量和寿命,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纯化水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核心净化阶段
反渗透(RO)
原理:在压力作用下,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而水中的溶解盐类、细菌、热源、病毒等绝大部分杂质被截留,从而实现水的深度净化。
作用:反渗透是制药纯化水设备中最关键的净化步骤之一,能够有效去除水中95%以上的溶解性杂质,生产出高纯度的纯化水,满足制药工艺对水质的高要求。
电去离子(EDI)
原理:结合了离子交换和电渗析的原理,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离子交换膜和离子交换树脂,使水中的阴阳离子定向迁移,分别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进入浓水室,从而使纯化水得到进一步的净化。
作用:可连续稳定地生产高纯度的纯化水,电阻率达到18MΩ·cm以上,且无需化学再生,避免了传统离子交换技术中化学再生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水质波动问题。
三、后处理阶段
紫外线杀菌(UV)
原理: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使其失去繁殖和生存能力,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作用:有效杀灭纯化水中残留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确保纯化水的无菌状态,满足制药行业对微生物限度的严格要求。
微孔滤膜过滤
原理:通过孔径为0.22μm或更小的微孔滤膜,利用其物理筛分作用,进一步去除水中可能存在的微小颗粒、细菌和病毒等杂质。
作用:作为终端过滤器,为纯化水提供最后的保障,确保出水水质达到注射用水或其他特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四、制药纯化水设备水质监测与控制
在线监测系统
原理:通过安装在纯化水设备上的电导率仪、pH计、温度计等在线监测仪表,实时监测纯化水的水质参数,如电阻率、pH值、温度等。
作用:及时掌握纯化水的水质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水质异常,可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处理,保证纯化水的质量和稳定性。
自动控制系统
原理:根据预设的水质参数和工艺流程,通过PLC可编程控制器等自动控制设备,对纯化水设备的运行进行全自动控制,包括水泵的启停、阀门的开关、加药量的控制等。
作用:实现纯化水设备的自动化运行,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保证纯化水的质量和产量稳定可靠。
